在暴雨對我國多省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威脅的同時,啤酒行業也迎來最難熬的一段時期。中國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經歷了連續23個月產量下滑的我國啤酒業,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依然低迷。
連日來,暴雨席卷我國多地。包括湖北、安徽、江蘇、江蘇、貴州、廣西等在內的26個省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洪澇災害,損失慘重。在暴雨對我國多省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威脅的同時,啤酒行業也迎來最難熬的一段時期。
中國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經歷了連續23個月產量下滑的我國啤酒業,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依然低迷。
上半年整體低迷
“暴雨對啤酒的銷售有不小影響,下雨后好多人都不出去玩了,也不出去吃東西了,啤酒自然賣不好。”百威英博貴州一名業務代表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據他觀察,今年上半年,貴州啤酒市場與往年相比,銷售會有一定下滑。
出現這一感慨的不只百威英博的銷售,華潤啤酒新疆烏魯木齊的一位辦事處經理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上半年烏魯木齊的啤酒總量在下滑。”
一位接近華潤啤酒的業內人士坦言,啤酒是季節性消費品,靠天吃飯,夏季是啤酒的消費高峰期,但是今年多地出現暴雨不斷的情況,災害嚴重,這對啤酒的銷售產生了不小影響,從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就連啤酒行業老大華潤雪花也出現了下滑。
作為啤酒行業老大,去年當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開始顯示出頹勢時,華潤啤酒的業績依然有小幅增長。如2015年營收同比增長1%,為348.21億港元(約為299億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增長1.3%,為44.09億港元(約為37.86億人民幣)。不過,按照上述業內人士所說,今年上半年老大華潤啤酒這種小幅增長都難以取得,和行業整體大環境一樣進入了下滑態勢。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從2014年7月,我國啤酒行業產量進入下行通道后,當前啤酒行業走勢依然低迷,截至今年5月,產量已經連續23個月下滑,5月產量同比減少5.2%。1月到5月,產量下降幅度擴大到4.1%。從市場銷售層面看,局面更為慘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不僅啤酒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7%,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達13%。
雖然6月的銷售數據還沒有公布,但據啤酒行業專家方剛觀察,啤酒行業6月的表現不會好,依然是整體性下滑,沒有看到明顯的改善點。
青島啤酒壓力最大
而日子最難過的品牌當屬青島啤酒,其不僅在一些沒有優勢的區域下滑,在華南、東南這些曾經貢獻力度大的區域也出現了下降,可以說下滑是整體性的。
“從1到5月的數據看,青島啤酒與前幾年相差很大,他比行業的下滑幅度還要大。6月份也是如此,所以整個上半年青島啤酒的業績都不會好看。”方剛透露說。他表示,在產品層面,除了新產品的表現不樂觀外,主打品牌青島啤酒下降幅度很大,這說明青島啤酒遇到的困境不小。
方剛認為,造成青島啤酒出現全面下滑是戰略性失誤造成的。如華南、東南曾經是青島啤酒的優勢區域,這些地區的經濟水平也相對較高,但今年在這些優勢區域青島啤酒依然沒有表現好。據他透露,這些優勢區域的下滑與當地銷售隊伍的變動有關。
對于上半年業績是不是下滑嚴重,記者試圖采訪青島啤酒相關負責人,但是對方表示,目前不便透露相關數據,只能等8月份年中報發布。
不過,按照青島啤酒2015年的年報顯示,不管是山東大本營,還是華南、華東、華北、東南等區域,營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華南同比下降10.21%,東南下滑12.32%。在此背景下,該公司去年營收同比下滑4.87%,為 276億元;凈利潤為17.13億元,同比下滑13.92%。今年第一季度青島啤酒營收依然延續下滑態勢,同比下降4.41%,為68.62億元;凈利潤同比微增2.47%,為5.34億元。
在方剛看來,今年上半年只有華潤啤酒和百威英博的市場表現要稍微好于行業, 比如說如果行業是下滑5%,這兩家行業龍頭企業可能下滑1%左右,而其他家比行業整體還要差。對于在北京市場銷售比較多的燕京啤酒,目前其業績已經差到在業內無人關注的地步。
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在幾家上市公司中,燕京啤酒的降幅是最大的,雖然營收同比下降1.21%為31.08億元,但是凈利潤卻大幅下滑11.07%至4717萬元。這與青島啤酒、華潤啤酒的凈利潤微增截然不同。
人群結構調整因素多樣
造成啤酒行業產銷量不斷下滑,企業陷入困境的因素,一方面與近年來夏天我國不少地區氣溫偏低雨天多有關,另一方面還人群結構調整以及消費結構升級有有關。
不久前貝恩發布的報告顯示,啤酒市場不景氣,與我國藍領階層的減少有關。近年來由于大量制造業崗位轉移至人工成本更低的國家如孟加拉國、越南等,以藍領階層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啤酒銷售受到了不小影響。
接近華潤啤酒的業內人士也坦言,過去房地產、制造業等行業高歌猛進,工人群體多,對啤酒的需求量大,但是近年來這些行業不景氣后,喝啤酒的群體少了,售價從3元到6元的低端啤酒銷售量下滑得厲害。而這些產品曾是啤酒企業利潤和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整個行業陷入到了困境。
“目前所有啤酒廠商的一線銷售壓力都比較大。”上述接近華潤啤酒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上述華潤啤酒新疆烏魯木齊辦事處經理表示,外來務工人員減少、消費能力弱,是造成啤酒不好賣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方面人群結構在發生改變,另外一方面我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在升級,但當前啤酒行業提供的主流產品以中低端為主,主要靠量取勝。這供需出現了不匹配的情況。此外,經濟大環境也對啤酒的銷售產生了影響,方剛如是說。
在此背景下,未來啤酒企業應該怎樣轉型?上述接近華潤啤酒的業內人士表示,最主要的是關注90后、00后的消費需求發生了怎樣變化,跟隨他們的需求,多推一些能夠滿足的產品才是關鍵。如最近比較火熱的精釀啤酒、進口啤酒的猛增都是滿足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