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并于會談后共同會見記者。中德宣布,將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攜手、“中國制造”同“德國制造”合力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
3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在她的第八次訪華行程中,前往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的家鄉安徽訪問。這是繼今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應約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家鄉西安訪問后,外國領導人第二次到訪中國領導人的家鄉。李克強與默克爾作為老朋友,中德總理“老友記”將上演一場令人期待的“家鄉外交”。
今天上午,李克強總理與默克爾一起前往合肥學院考察,受到了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李克強與默克爾在食品專業交流合作展區共同品嘗該校學生釀制的德國黑啤;時逢合肥學院建院三十周年,李克強祝其“三十而立”,并現場宣布,中國政府在此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合作基金。
據合肥學院官方網站介紹,1980年,由新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先生創辦合肥聯合大學并擔任首任校長,創辦之初,實行了“適當收費、不包分配、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后勤社會化”的辦學模式,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探索作用,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崗村”。2002年,合肥聯合大學、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校合并組建合肥學院。2003年,學院確立了“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理念和實踐經驗,結合本國國情,積極探索合作育人、開放育人,開展了一些列教育教學改革,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應用型人才。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簽署協議,把合肥學院確定為中德省州文化交流合作共建項目。多年來,合肥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目前,學院同德國、韓國、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愛爾蘭、泰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4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先后派往德國、韓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留學生2000多人,1000多名德國、韓國等高校學生來校學習。中國安徽-德國中心、中國合肥-韓國中心設在我院。學院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師近20人(其中3人獲中國“國家友誼獎”,10人獲安徽省“黃山友誼獎”)。學院現有13個對外合作辦學專業,其中經教育部審批的對外合作辦學項目3個,中德合作物流管理專業是教育部批準的安徽省第一個對外合作辦學項目。
學院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探索出一條符合學院實際的應用型高校發展之路,得到中央、省部領導、主管部門及中央新聞媒體的充分肯定。2014年4月16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頭條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轉型突圍》為題專門報道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2009年學院的《借鑒德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創新與實踐》項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學院的《突破學科定勢打造模塊化課程重構能力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所以,作為一所中德合作共建的學院,合肥學院綜合了中德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優勢,成為李克強“家鄉外交”的重要考察地之一,也是在意料之中。